時間:2022年07月04日 瀏覽數:
“智慧城市”一詞最初是大型IT供應商的一種營銷策略。它現在已經成為城市使用技術的代名詞,特別是先進和新興技術。但城市不僅僅是5G、大數據、無人駕駛汽車和人工智能。他們是機會、繁榮和進步的關鍵驅動力。他們支持那些因戰爭和危機而流離失所的人,創造了全球80%的GDP。到2050年,68%以上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城市,比現在還多出25億人。由于超過 90% 的城市地區位于沿海地區,因此城市處于氣候變化的前沿。
專注于建設“智慧城市”可能會將城市變成技術項目。我們談論的是“用戶”而不是人。每月和“每日活躍”數字,而不是居民,利益相關者和訂閱者而不是公民。這也冒著交易性和限制性的城市改善方法的風險,專注于可以提煉成 KPI 的投資或成就的即時回報。
真正的智慧城市認識到生活和生計的模糊性,它們受到“解決方案”實施之外的結果的驅動。它們是由居民的才能、關系和主人翁意識來定義的,而不是在那里部署的技術。
這個更廣泛的智慧城市概念包含了廣泛的城市創新。正在探索無人機配送和虛擬現實建模等高科技手段的新加坡是智慧城市的一種類型。另一個例子是巴西庫里提巴——快速公交系統的先驅。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Harare)也是一座智慧城市,其被動制冷購物中心設計于1996年,中國各地的“海綿城市”也是如此,它們利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管理降雨和洪水。
在技術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必須考慮到城市居民的需求、現實和愿望,全面地應用技術。危地馬拉城與我們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國家辦事處團隊合作,正在利用這一方法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公園和照明)的管理。該市正在標準化材料和設計,以降低成本和勞動力,并簡化審批和分配流程,以提高維修和維護的速度和質量。一切都是由公民的需求驅動的。在拉丁美洲的其他地方,城市正在超越量化變量,考慮福祉和其他微妙的結果。
然而,我們經常看到“智能城市”專注于技術的分散部署,而不是這種連接組織。我們最終得到了由“用例”或“平臺”定義的城市。實際上,對于許多地方來說,一個以技術為中心的城市在概念上、經濟上和后勤上都是遙不可及的。這可能導致官員和創新者忽視該市在減少貧困同時增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的真實和巨大潛力。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工作中,我們專注于真正智慧城市的不同組成部分——社區、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還探索了這個更廣泛的定義所提供的不同資產:高科技創新,是的,但也包括低成本、低技術創新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大數據,也是數據點背后的定性、更豐富的細節。連接和“人行道”——不僅僅是用例或試點項目。我們將我們的工作視為開始重新定義智慧城市并增加我們城市開發工具包的規模、范圍和實用性的嘗試。
我們繼續探索數字技術如何改善城市——例如,我們正在與非洲的主要電子商務平臺合作,這些平臺正在改變城市服務的提供方式。但我們也在塑造這個更廣泛的工具包,以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對城市的影響。
協調和實施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復雜工作遠比部署最新應用或安裝另一件智能街道設施困難得多。但我們必須超越市場營銷,探索我們的城市如何成為真正的平臺——而不僅僅是技術平臺——以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因為,以世界城市為家的數十億人的福祉取決于它。
(轉自中國安防行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