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5月23日 瀏覽數:
預測一:中央向地方的投資
由于國家和地區政府在疫情期間提供了多年的刺激措施,許多城市和社區有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重新構想公共服務,使社會和基礎設施更具包容性、宜居性和抗風險能力。IDC預測,到2022年,中國90%以上地方政府將增加來自中央財政資金和基金的投入,從而實現舉國體制驅動的地方項目的推進。
預測二:政府的分布式工作
針對疫情爆發,使得社會產生了重新思考工作方式的機會。在疫情之前,很少有政府職位提供遠程工作機會。疫情之后,政府公共部門不得不接受部分員工遠程工作現實。持續投資于支持協作、遠程管理和數字彈性的技術,以支持云環境中基于SaaS的個人工作、協作等非現場工作。
預測三:信任與名譽的恢復
數字彈性是提高城市應對措施的關鍵舉措,在危機事件發生后,政府機構如何構筑與社會公眾快速溝通的平臺是關鍵。疫情爆發期間,中國政府對于網絡攻擊、網絡輿情、社會信息的甄別與管理已經投入了大量的建設。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大對社會信息甄別與判別的管理能力,維護自身公信力。
預測四:鏈接產生價值
IDC預測,隨著開箱即用的數據集成工具的使用量增長,到2025年,20%的后臺數據將跨部門連接和利用,以改善地方政府項目管理。中國政府一直強調數據的共享、交換與開放,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利用人工智能與RPA技術的結合,簡化復雜業務流程的同時,可以釋放更多的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來進一步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以更好地實現以人為本的數字化政務服務。
預測五:數字優先的公平性
社會福利事務、公共衛生防護、數字鄉村等能夠帶來數字普惠的建設項目持續增多,低代碼與無代碼的平臺等數字化手段能夠減少基層人員的負擔,實現快速部署,提升社會獲得公共服務的公平性。IDC預測,到2025年,40%的城市和社區將采用低代碼/無代碼平臺技術,以幫助IT和非IT員工迅速推出數字項目和新的社會福利事務。
預測六:效果導向的交通設計
新基建、交通強國戰略、智能網聯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措施的推進,采用數字化技術滿足“以人為本”的建設需求,持續推進多式聯運信息的匯總發布、智慧停車、自由流收費建設等項目。IDC預測,到2023年,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對動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的投入將增加80%,增加以結果為導向的交通規劃與設計項目,實現技術要求、用戶需求、管理需求等全方位匹配。
預測七:核心基建的物聯網安全
物聯網解決方案在管理橋梁、地下水、路網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使用,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效率。但是,這些設備和聯接的增加,也加大了網絡攻擊廣度。IDC預測,到2025年,增加的邊緣IoT設備將對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帶來巨大的安全威脅,由此引發的網絡攻擊將增加一倍,使物聯網安全保障成為城市管理方面的首要投資重點。
預測八:基于電子賬戶的政務服務
以數據中臺、業務中臺、智能中臺為核心的城市數據智能平臺的建設,已經初步構建了全民數字身份,并在此基礎之上建設進一步的身份驗證和信息授權機制,構建以唯一身份為主體的聯合賬號。IDC預測,到2023年,中國60%的城市將建立數字賬戶,使公民能夠預填表格、訪問個性化服務、更新個人資料、檢查請求狀態,并授權數據共享。
預測九:數字孿生賦能綠色發展
IDC預測,到2024年,中國將有70%的城市采用數字孿生技術,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達到碳排放目標。城市平均創造了一個國家70%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耗了超過70%的國家能源消耗,排放了全球50%的溫室氣體。數字孿生技術能夠整合多源異構的數據并實現可視化展示,以便管理者對城市內的設施與事件進行全域掌握與管理,是實現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工具。
預測十:數據文化
全球各地政府機構正在努力從社會中獲取更多數據,以實現與政府內部數據的融合發展,挖掘更多的數據價值。但是,歷史遺留系統和舊有的數據格式的大量存在,及員工技能的相對落后,導致信息和系統的不當利用、安全與隱私風險等問題。IDC預測,到2027年,中國75%的城市將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數據的治理、管理與使用,提高數據質量,以應對人工智能與分析技術的指數級部署節奏。
IDC FutureScapes對技術、市場及生態系統的分析解讀能幫助CIO更好地了解未來趨勢以及IT組織對企業的影響。該報告還著手于復雜多變的環境為CIO指點迷津,并提出可依循、可執行的建議。IDC每年都會有一系列將在未來若干年影響企業走向的關鍵性外部驅動因素。FutureScape根據這些驅動因素提出十項預測、分析IT企業受到的影響,并針對未來五年給出相關建議。
?
(轉自中國安防行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