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6月19日 瀏覽數:
盡管我國許多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但對智慧城市認識有著很大差異,對其的認識還只存在于技術方面,對上層架構很少提及。有些地方的智慧城市規劃,也沒有涉及物聯網、云計算以及三網融合等自身的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術思路與模式比較落后。另外,不同地區的相同部門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規劃不系統
我國許多城市的信息產業比較薄弱,在信息化建設上,并沒有制定長期的城市發展規劃,也沒有進行相關的信息化建設、信息產業發展的管理措施以及政策法規或者標準規范等。管理體系的不健全,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的最大阻礙。而我國也有些智慧城市規范缺乏科學與權威性,智慧城市規劃的實行沒有進行有效監控。
我國還有些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時沒有制定統一的規劃管理的標準以及基礎技術的支持,信息共享、數據獲取以及更新機制等都無法得到有效改善和解決,缺少科學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構架以及適用于不同類型城市所使用運行模式。
技術標準不規范
物聯網等核心技術標準不規范也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阻礙。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數據格式沒有統一,對數字化發展帶來很大不便。而我國的物聯網技術等在高頻領域仍使用國際標準,對于核心的超高頻領域,其標準受國外組織控制,若是照搬這種模式需要付出量的專利費用,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設。另外,傳感器標簽成本過高,不利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廣。
必要人才缺乏
由于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比較晚,大部分城市的物聯網建設不夠完善,技術創新人才十分緊缺,尤其是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懂技術和了解政府流程與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尤為緊缺,難以實現管理信息系統與政府和城市管理、經營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嚴重影響了信息化平臺的運行效率與質量。而我國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缺少的人才,主要是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電子科技以及通信類等人才。
智慧城市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壓力大
根據工信部等相關政府部門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規模在5000億到10000億之間,“十三五”期間,按照各地智慧城市“十三五”規劃,仍然會保持大致相當的投資規模。由于各地方財政收入目前普遍面臨增長壓力,而財政支出規模卻不斷擴大,因此智慧城市建設的財政資金壓力將會加大。
(二)數據應用缺少平臺
目前各地方政府紛紛制訂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規劃,各政府部門自行開發的系統眾多,系統間缺乏共同的標準規范,橫向整合共享難以深入進行,政務信息的跨部門共享協作仍然存在困難,大數據對于科學決策的輔助支持不夠。
(三)產業拉動效應弱
現在智慧城市項目絕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投資建設,在吸引企業、社會力量參與方面一直沒有合適的模式,企業、社會力量參與度較低,產業拉動效應弱。此外,政府主導的信息化項目和社會力量自發建成的信息系統相對割裂,沒有很好融合。
這種現狀的改變還需通過政府機制、政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吸引企業共同建設運營。只有企業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來,政府才能夠更多地專注于管理和引導,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轉自中國安防行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