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2月07日 瀏覽數:
2月4日,如約而至的中央2018年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問題。這是一份《鄉村振興》的總規劃,也為中國經濟未來一段時期內指明了一個關鍵增長點,更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核心抓手之一。其中,提出的“建設平安鄉村”的目標和要求,更給大屏視聽,尤其是安防產業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間”。
一直被“忽略”的市場
中國農村究竟有多大呢?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13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即大概有5.8億人口是“純農村人”。如果計算上小的鄉鎮聚集的人口,廣義的鄉村概念下,總人口規模可能超過全國人口的半數。幾乎是美國總人口的2倍。
同時,我國不僅是“三農大國”,而且廣泛存在農村與城鎮發展之間的差距: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高于城鎮居民0.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72下降為2.71。但是,2.71的收入比,依然意味著一個巨大的“不平衡”。
城鄉發展不平衡也存在著地區差異:例如,全國城鎮人口占比為58.52%;但是北京市這一數字高達近88%;經濟大省浙江也高達68%。對比而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則是“國家低點”。
總規模的巨大、不平衡性差距的存在,本身意味著巨大的“成長機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GDP按美元匯率算,相當于美國的70%。如果我們的農村經濟水平能夠持平目前全國城鎮的平均值的8成,我們的經濟總量即可超過美國。而以十年發展期看,這個目標是一個真正的“小目標”。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重要、巨大、擁有天文數字量級潛力的市場,卻一直被專業視聽和安防產業忽視:一方面,農村處于全國信息化發展和建設的最末端,市場和企業之間的感知力、需求和供給之間的聯絡能力都“差到極點”。另一方面,農村治理的財政保障一直大幅低于城鎮——即沒有城鎮密集的工商業機構的自有資金能力,也在政府財政上高度依賴村級統籌和自治,財政能力薄弱。
以上的問題并不是說“農村安全問題”不存在,或者說“農民對安全不感冒”。“建設平安鄉村”不僅僅是中央的規劃,更是農村和農民們的切實需要。
和城市比較,雖然在“流動性安全”方面,農村問題小得多(流動人口少、流動頻次和密度低);但是,農村往往存在一個“居住密度低”、“單位土地人口間的相互安全協同能力差”的問題——廣袤的農村正是“小偷小摸”、“小搶小盜”的高發地;城鄉結合部的農村,更是城鎮非法分子最容易選擇的藏身地。而農村和城鎮之間的治安聯動、犯罪流動,又使得的農村安全和城鎮安全本身就是不可切割的“公共安全的手足相連的主體”。
所以,“建設平安鄉村”大有可為、亟需作為、必須有為。
農村安全產業發展的獨特機遇
在“鄉村振興”規劃下,農村安全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方向是什么呢?
首先,農村有著公共安全的提升需求。這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城市天網工程向農村的延伸,同時也涉及公共交通系統的安全保障技防產品向農村的普及。這一工程,可以說是伴隨著公路、尤其是高標準公路向農村延伸自然產生的問題。
隨著農村交通的持續改善,農村人口流動性和人員可通過性大大加強。一些原本“交通閉塞”的地區,迅速連接近中心城鎮。且這一過程還伴隨著汽車產業的大規模發展:2017年我國銷售車輛數目高達2900萬輛,遠超過美國的1700多萬輛。這些發展,使得農村的公共安全性質開始“城鎮化”,并和城鎮更為緊密的連為一體,客觀上使得農村公共安全發展具有了和城鎮幾乎一樣的“技術和產品”需求。
第二,農村振興離不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主體的多元化。更多的工商業的發展、經營主體的出現、經濟單位的多元化,必然產生類似于城市地區的“店鋪安防”、“工廠安防”的需求,同時也會有“智慧農業可視化”的獨有生產性需求。
國家《農村振興》綱要中,也將“以業興農”作為關鍵支撐點。在保障農業和農村“姓農”,農民利益不被傷害的基礎上,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尤其是城鎮經濟力量,是農村發展和振興的“快車道”。這必然意味著,城鎮市場的安防需求模式會在農村有“因地制宜”的復制趨勢。
第三,農民自身的“安全”升級趨勢。傳統農村是“狗狗”的樂園。尤其是大型威猛犬類,更是成為“安全保護神”。很多農村,幾乎7成以上的農民有養狗的習慣。而狗在農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保安”性質上。這充分說明,農村和農民擁有強烈的對自身人身、財產和農業生產安全的“關注”。
但是,隨著農村治理的現代化、城鎮化,大型犬類的大量存在,已經不適合“公共衛生”、“農村經濟,尤其是旅游產業”、“農村人口流動性增強”等現實變化的需求。以現代技防產品替代“看門狗”是一門看得見的生意。且,一條大型犬,每年的食品開銷數目,并不比一套庭院安防設備的“年均平攤”成本低。這一方面的市場啟動更多的需要的是“觀念轉變”,而非“財務能力”的提升。
當然,在擁有巨大潛力的同時,農村的“安全”建設,也面臨更多的“特殊因素”。
比如,更為薄弱的基礎信息市場環境、更高的產品經濟性要求、更為分散的產品應用模式、適應更為多變環境且低維護力量的產品品質需求等等。可以說,農村安全市場即是城鎮市場的延伸,又有其獨特需求,不是城鎮市場的簡單的復制。這需要行業內企業“從新”、“全新”規劃適合農村的“安防技防”產品體系。
以更高的標準,開拓農村安全產業
5.8億人口,比我國已經建成城鎮面積更為廣袤的農村,是巨大的“安全產品”市場。但是,要吃好這個大蛋糕卻也并不容易。
首先,農村安防產業的發展一定是“高起點”的。發展和建設“平安鄉村”,不是將平安城市的建設道路從低到高再走一遍,也不是將平安城市的“低層次”產品搬到農村——農村不是“破爛產品的傾銷地”。
反而是,農村安全產業必須建立在既有的最高技術標準之上:一方面,農村公共安全產品必須能夠接入現有的城鎮為中心的“安全管理體系”,在統一標準下可靠運行。另一方面,農村新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智慧農業的發展,必然提出可視化的應用需求——這些需求自身就是“高標準創新”的產物,不會容忍低水平的視聽產品充斥其市場。同時,農村安防建設經費,無論是公費還是私費的部分,都更需要強調“投入產出比”——更為敏感的成本承受力,并不是要求“更低的產品品質”,而是要求“更容易看到的產出效應”。
所以,農村安防產業一定是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即,農村安防和可視化產品,必須滿足目前“數字化、IP化、交互化、智慧化”等產業核心發展方向。農村安防不會是“信息孤島”的重復,而是要一次性進入“安防技防”的當前最高階技術狀態。
這種技術要求,是實現“更高投入產出比”的前提,也是適應農村“維護能力一定更低、系統自動化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需求特殊性的前提。更為重要的是,這涉及到農村安防和技防網絡不斷升級、擴張的潛在需求,涉及到農村安防市場總是要從關鍵部位、關鍵卡口為主,逐步向聯網成片、大面積覆蓋發展的行業基本規律。
這一點換句話說就是:農村安防市場不是“落后產能”的最后的“美好時光”。想依靠落后產能去農村撈一筆的想法不能有。這樣做的企業注定會是短壽的。
其次,農村安防產業的發展必須是因地制宜的。從產品到經營再到運營,現在城鎮市場的一些做法,很可能在農村水土不服。
這種特殊性是由:應用環境特殊性、維護能力特殊性、產品體驗效果需求的特殊性、市場人文環境特殊性等共同構成的。進入農村安防市場,安防企業必須學會如何在農村的人文環境中耕耘市場,必須學會如何在農村的場景需求中創新產品。這兩點是相關企業能不能真正“籠絡住”農村市場以及其巨大發展潛力的根本。
第三,農村安防市場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市場。這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農村市場經濟承受力不如城鎮市場,這必然使得單款產品的盈利能力更低;但是農村市場規模巨大、潛力無窮,廠商應該有“利潤出在規模上”的市場格局和眼光。另一方面。農村市場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市場,縱向的需求提升和經濟承受力提升是可以預知的,這需要廠商們有“長線釣大魚”的戰略定力。
同時,農村安全市場的開拓必然一開始就具有“融資依賴性”。雖然農業和農村具有大量土地為主的“潛力資產”,但是即時的經濟變現和支付能力卻并不強大。能夠為農村安防建設提供融資支持和PPP模式,是開拓農村安防,特別是公共安全市場的基礎能力需求。
總之,“好”和“省”是“建設平安鄉村”工程中,社會需求對安防企業提出的“基本邏輯”。產品和技術要好;成本上要能省。滿足這兩點,農村安防市場就是又一個2000億元級別的“大市場”,更是安防產業企業“重新排隊”的洗牌機遇所在!
(轉自中國安防行業網)